近來詐騙集團花招百出,最新一波假訊息竟假冒監理站名義,寄發「罰單催繳通知」電子郵件,信件內容不僅製作得相當逼真,還會附上可疑連結,要求民眾立即繳費。專家提醒,這類假信件往往刻意使用「欠費」、「罰款」、「限時處理」等字眼,營造緊張氛圍,讓收件人因驚慌而疏於查證,進而落入詐騙陷阱。
交通監理機關嚴正澄清,監理站並不會以 Email 方式寄送罰單催繳通知,若民眾收到相關信件,應立即刪除,切勿點擊任何連結或輸入個人資料。官方也呼籲,務必留意寄件人資訊,若寄件地址結尾並非政府機關的專用網域,幾乎可以確認是詐騙。

警方建議,民眾務必牢記「防詐三招」:不點連結、不填資料、不轉帳。此外,行政院推動的「打詐儀錶板」也持續更新最新詐騙案例,提供全民即時查詢,協助民眾辨識各類詐騙手法。
專家指出,詐騙集團善於利用假網站與假通知,不論是冒充金融機構、電商平台,甚至政府單位,目的都在於竊取個資或誘導轉帳。尤其近期 AI 技術應用廣泛,假訊息與釣魚郵件的手法更加擬真,更需要全民提高警覺。
當民眾遇到任何可疑情況時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,由專業人員協助查證。警方強調,冷靜比速度更重要,若能停下來多想一分鐘,就能避免財產損失。
隨著詐騙手法不斷翻新,政府持續與通訊業者、金融機構及民間團體合作,共同強化防詐機制。專家也提醒,唯有全民提升資訊安全意識,養成良好習慣,才能真正守護自身荷包,遠離詐騙威脅。
